经验丰富的车主都知道,车辆使用一两年后,在油箱底部会沉积一些絮状灰褐色的胶质脏物。这些东西是汽油在贮存、运输过程中发生氧化反应生成的,分为可溶性胶质和不可溶性胶质。不可溶胶质(又称为沉积物)和燃油一起加入汽车油箱后,随着燃油的循环会粘附在汽油滤清器上,长此以往过滤介质(常为带有细小过滤孔隙的纸质滤清)会被堵塞,造成供油量减少、燃油雾化不良,导致进入汽缸内的可燃混合气变稀,发动机动力和经济性下降。
针对这一现象,一般可以通过清洗喷油嘴、清洗或更换燃油滤清器(标准的更换周期一般为每行驶40000km进行定期保养时更换,不同车型可能有所差异)等方法解决。 更为糟糕的是不可溶性胶质和汽油一起进入汽缸燃烧后,会在进气门、活塞组件顶部、燃烧室和火嘴点火极等部位形成坚硬的积碳;另一方面发动机机油也会通过老化的气门油封以及活塞组件与缸壁间的间隙进入燃烧室和汽油一起燃烧,燃烧不尽的油料会在高温和氧的催化作用下形成盐碱和树脂状胶质,粘附在汽缸内相关零件表面上,在发动机高温下进一步浓缩成沥青质和油焦质的混合物——积碳。 进气歧管内胶质油泥的形成主要是来自曲轴箱内的油气混合物导入进气歧管后,少量机油冷却沉积,吸附通过进气歧管内新鲜空气中的细微灰尘,日积月累而致。 积碳、胶质产生的影响 汽车在使用一定里程(一般约50000km)后,在某个清晨起动发动机或在高速公路上高速飞奔时,你会感觉发动机的性能(加速、发动机平稳度、噪声)大不如前,而且这种情况会越来越糟。其实这并非发动机本身的机械性能已经衰退,大部分情况下其实只是由于发动机使用过程中没有正确保养和维修所造成的,只要用正确的方法重新维护与调校,即可使发动机雄风再起,不必过于敏感,担心是发动机本身的机械出现了故障。 汽缸内形成的积碳,常会降低发动机的冷却效果,在燃烧室内形成许多炽热点、面,引起早燃、爆震,水温表指示偏高和发动机工作时出现“刚、刚”的敲击声,并伴有不同程度的发动机抖动。如果长期置之不理,势必损坏发动机内部机械结构,造成严重的机械故障。更为严重的是活塞环槽和活塞环上的积碳会使活塞环端隙、侧隙减小,活塞环胶结失去弹性,使活塞环折断而拉环汽缸,造成严重的“发动机拉缸”故障,发动机不得不解体大修,造成较大的损失。 气门上的积碳则会导致气门关闭不严而漏气;气门杆上的积碳会加速气门导管的磨损,甚至导致气门杆在气门导管内运动发涩、卡死——气门不能关闭,处于常开状态,发动机相应汽缸在压缩行程时不能形成工作压缩比而出现“缺缸”,严重影响发动机性能。 火花塞上的积碳,会在可燃混合气的湿润作用下,在点火电极间形成一个相当于“并联分路电阻”,短路点火电极,造成火花塞“漏电”,无法产生足够强度的火花,导致发动机发抖,影响驾乘舒适性。 |